“我用了22年的名字,現在告訴我不能用了?”8月3日,在B站擁有450多萬粉絲的網紅up主敬漢卿發布視頻稱,自己的名字“敬漢卿”被一家企業搶注為商標,該企業要求他停止使用該名稱,否則將聯系各平臺進行封號處理。“但他們萬萬沒想到這是我的真名。”敬漢卿在視頻中稱已決定進行維權,目前該視頻在b站的點擊播放量已超過1500萬次。
隨后,B站發布官方聲明稱,將為商標遭惡意搶注的創作人提供法律幫助。多位從事商標代理業務的工作人員則向《財經》新媒體透露,網紅產業興起后,不少企業瞄準了網紅昵稱,將其搶注為商標并倒賣,有的商標甚至賣出20萬元高價。同時,在這條灰色產業鏈中,也不乏商標代理機構參與其中,謀取不當利益。
“空殼”公司遞交百余份商標注冊申請
多個網紅名字遭惡意搶注
敬漢卿稱,8月2日,一家名為“鏡湖區知橋電子產品銷售部”的企業向其發來一封商標侵權通知函及商標注冊證,表示自己是“敬漢卿”注冊商標持有人,該商標被核定使用于第41類娛樂節目、視頻節目制作和下載等相關服務。商標注冊證顯示,鏡湖區知橋電子產品銷售部在今年2月28日成功注冊“敬漢卿”這一商標,有效期至2029年2月27日。
該企業強調,敬漢卿及其團隊運營的多個名為“敬漢卿”的自媒體平臺賬號侵犯了企業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因此希望敬漢卿及時整改更名,否則近期將委托律師向各大自媒體平臺發函,要求查封相關賬號。
(鏡湖區知橋電子產品銷售部出示的侵權通知函及商標注冊證)(鏡湖區知橋電子產品銷售部出示的侵權通知函及商標注冊證)
“網紅是一個新產業,很多人和我一樣商標意識不夠健全,被訛了一大筆錢,或是被封號和改名。但他們萬萬沒想到這是我的真名,不是藝名,而且我的名字屬于稀缺名字,可能全國只有我一個人叫敬漢卿,我的姓名什么時候成了商品?還要求我改名?”敬漢卿還透露,與該企業溝通時才得知,“敬漢卿”這一商標早已被買賣多次。“之前沒有up主站出來跟他們硬剛,希望我是最后一個維護自己名字權利的up主。”
上述視頻旋即引發網絡熱議,眾多網友在支持敬漢卿維權的同時,也紛紛將矛頭對準鏡湖區知橋電子產品銷售部,質疑其惡意搶注商標。
這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天眼查資料顯示,鏡湖區知橋電子產品銷售部成立于2017年8月,主營業務為電子產品批發兼零售,注冊資本僅為20元。但已提交了高達103份商標注冊申請,其中“敬漢卿”、“農人丫頭”等知名視頻博主的名稱已被成功注冊為商標,“農村四哥”的商標正在申請中,“搞笑辣條哥”的商標申請則被駁回,以上商標的代理機構均為光華知識產權有限公司。
.jpg)
(鏡湖區知橋電子產品銷售部注冊信息)
.jpg)
(鏡湖區知橋電子產品銷售部提交的部分商標注冊申請)
此外,B站用戶“腦洞怪獸_哈瑞友”在8月4日對該企業進行了實地探訪,發現其注冊地址實則空無一人,更不見任何公司標志。
.jpg)
(視頻截圖)
但問題的關鍵是,鏡湖區知橋電子產品銷售部的以上商標注冊行為,是否為惡意搶注?公開資料顯示,敬漢卿2014年在B站上傳第一支視頻, 2016年賬號“敬漢卿”在全網粉絲量累計超過100萬。反觀鏡湖區知橋電子產品銷售部,它在2018年5月提出“敬漢卿”商標的注冊申請,并將其注冊類別選為第41類“教育娛樂”。
“這與企業自身的經營范圍并不一致,再加上極低的注冊資金、數量繁多的商標申請記錄,我們有理由懷疑它是一家空殼公司。從法律上來看,這是比較典型的攀附行為,即企業用名人的姓名、筆名或藝名來惡意搶注商標,并進行買賣銷售,借助名人效應來獲取利益。”吉林良智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淼向《財經》新媒體指出,這不僅損害了知名人士的特定利益,也破壞了商標注冊的秩序。
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律師麻策在接受《財經》新媒體采訪時也認為,《商標法》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其中便包括了姓名權。“敬漢卿作為知名up主,其真實姓名被注冊成為商標,且‘敬漢卿’本身并非常見姓名,極易使公眾認為該商標和敬漢卿本人有特定聯系,因此該企業搶注商標的行為可以被認定為損害了敬漢卿的姓名權利。”
《財經》新媒體試圖通過電話及郵件聯系鏡湖區知橋電子產品銷售部及光華知識產權有限公司,但截至發稿未能得到回應。
當前,面臨商標被搶注風險的網絡紅人并非只有敬漢卿。8月6日,知名視頻博主“戲精牡丹”向《財經》新媒體表示,自己在注冊商標時,意外發現已有多家企業提交了“戲精牡丹”商標的注冊申請,“但因為與已注冊的‘戲牡丹’商標名稱太過相似,加上‘戲精’這個詞似乎本身就無法注冊,所以惡意搶注的公司也沒申請下來。”
另一知名美妝博主“機制的黨妹”所簽約的上海凝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向《財經》新媒體透露,在敬漢卿發起維權后,經粉絲提醒才發現深圳魚和熊掌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申請注冊“黨妹”及“機智的黨妹”商標。“我們和這家公司沒有任何業務往來,不清楚他們申請注冊這兩個商標是出于怎樣的目的。”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因為公司收入較少,也沒有發展電商業務的計劃,便疏忽了商標注冊事宜。
麻策建議,網紅群體知悉自身昵稱已被惡意搶注時,可及時向商標委提出異議,申請商標無效。除了真實姓名外,網紅群體的筆名、藝名、譯名等特定名稱只要具有一定知名度,與該網紅建立了穩定的對應關系,相關公眾以其指代該網紅的,法院一般也會予以支持并加以保護。
起底商標搶注灰色產業鏈
有網紅商標以20萬高價被倒賣
隨著敬漢卿事件的發酵,針對網紅群體的商標搶注及倒賣現象引發更多關注。劉淼對《財經》新媒體表示,不少網紅的商標意識淡薄,面對惡意搶注者的威脅勒索,為了保護自己的賬號不被封,多數都選擇支付高額轉讓費,盡快“贖回”商標。“惡意搶注商標的灰色產業鏈存在已久,但這次敬漢卿的發聲讓更多人留意到這一現象。”
那么搶注及倒賣網紅商標的獲利空間有多大?一位商標注冊代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財經》新媒體,隨著網紅的影響力越來越強,與網紅名稱相同的商標也成為稀缺資源,一旦被惡意搶注成功,持有者便坐地起價,在倒賣中獲利頗豐。“不少公司專門做這個,我知道有家搶到了一個網紅標,賣了20萬。我們幫你注冊一個才收1000多。”
在被問到是否有網紅商標可出售時,該工作人員向《財經》新媒體表示“現在沒有資源”。“戲精牡丹、敬漢卿這些比較火的網紅名字都在被搶注,商標局也會加強審核,就算注冊成功了,后面也可能被網紅維權,風險太大。”該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道,為降低風險,推薦購買與網紅名稱相似的英文商標,例如“ikun”便可吸引流量明星蔡徐坤的粉絲,該款商標目前報價4.5萬元。
除了眾多以惡意搶注網紅商標為生的企業,在這條灰色產業鏈中,商標代理機構也扮演著重要角色。2003年,我國正式取消商標代理機構行政審批,此后代理機構數量迅速增長,質量亦良莠不齊。今年5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文稱,部分代理商協助或直接從事惡意申請、囤積注冊商標業務,有的代理機構甚至設立關聯公司,在與業務無關的領域大量申請商標、倒賣牟利,社會影響惡劣。
一位浙江金牌商標代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財經》新媒體記者透露,自己的公司與多個商標的持有者“大桔大利有限公司”是長期合作伙伴。天眼查顯示,大桔大利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冊于香港的私人股份有限公司,自2018年7月9日成立以來,共提交了380個商標申請,涉及醫藥、服裝鞋帽、餐飲住宿、食品、家具、科學儀器等多個注冊種類。
.jpg)
(大桔大利有限公司提交的部分商標注冊申請)
“的確有部分商標代理機構與企業攜手,惡意搶注、囤積網紅商標,此前由于監管和處罰力度不夠,這種共生現象屢禁不止。”麻策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11月1日,最新修訂的《商標法》將正式實施。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出,本次修訂對惡意注冊商標的行為加強了監管及懲罰力度。例如,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侵權賠償數額計算倍數由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提高到一倍以上五倍以下,并將商標侵權法定賠償數額上限從30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
同時,商標代理機構也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新版《商標法》規定,若代理機構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委托人存在惡意注冊行為,不得接受其委托,一經發現將依法追究責任,情節嚴重的停止受理商標代理業務。
“在囤積注冊行為的規制方面,法律中僅有原則性規定,缺乏直接的、明確的、可操作性的條款,導致實際操作中打擊力度不夠。本次修改是從源頭上制止惡意申請注冊行為,使商標申請注冊回歸以使用為目的的制度本源。”國家知識產權局表示。